罚8000万!海航三亚新机场旅游项目违规填海再被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6月23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披露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三亚新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三亚新机场临空产业园空港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因未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建设海洋工程暨三亚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填海工程,被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处以“责令停止施工,处人民币8000万的罚款,并恢复原状”的行政处罚。

处罚决定书称,调查核实,上述两公司经于2016年8月份起至今在海南省三亚市红塘湾附近海域,在未编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填海建设海洋工程暨三亚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填海工程。

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根据上述规定,我厅决定对你公司作出“责令停止施工,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人民币贰拾亿元(200000万)百分之四,共计人民币捌仟万元(8000万)的罚款,并恢复原状”的行政处罚。

天眼查数据显示,三亚新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三亚新机场临空产业园空港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同为海南交管控股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其中,三亚新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为海航集团旗下控股公司。

据海南社会组织网介绍,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2010年由海航集团发起,在海南省民政厅正式注册成立的一家非公募基金会。2013年10月,海航集团将其22.75%股权捐赠给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使该会成为海航集团单一最大股东。

资料显示,投资2058亿元、设计旅客年吞吐量6000万人次的三亚新机场项目选址三亚红塘湾海域。项目为三亚凤凰机场的迁建机场,计划填海28.18平方公里,打造一个离岸的海上机场,距离岸边约4公里,距离市中心约35公里。根据规划,项目方将用两年时间完成各项批复及机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据新机场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机场本岛计划填海面积为24平方公里,用于机场运营、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国际船舶运输等产业;临空旅游商贸区一期、二期工程预计填海面积4.18平方公里,打造成与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空港金融商务聚集地;岸上的机场配套产业区规划面积5.25平方公里,将建设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园、航空公司基地、交通枢纽和公共服务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三亚新机场项目第一次被叫停。3年前,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填海项目及其临空产业配套区项目曾因环评问题一度停工。

据海南省公布的《海南省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7月,三亚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已全部停止建设。三亚市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蛮施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据披露,三亚市在新机场停工后,加快了三亚新机场及临空产业配套区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手续。同时,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也形成了对新机场建设方案的重新评估和方案调整。

直至2019年9月,海南省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这意味着2年前曾被叫停的海南三亚红塘湾新机场人工岛填海项目得以重新启动。

2020年6月,三亚新机场临空国际旅游商贸区填海工程因未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且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而不得不再次按下暂停键。

第一时间GET商业空间产业最新资讯 下载迈点APP

扫一扫下载APP

相关文章!
  • grgtr 注册蓝冠_海南琼中福朋喜来登旅店启幕
    - 阅160

    万豪旅享家旗下31个特殊品牌阵容中的福朋喜来登旅店克日宣布,海南琼中福朋喜来登旅店盛大启幕,这标志着该品牌在海南中部开设了首家旅店。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天气宜人,植被...

  • grgtr 蓝冠总代理_贝壳2023年Q1净收入203亿元 同比增添
    - 阅165

    克日,贝壳控股有限公司宣布2023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政业绩。 2023年第一季度,贝壳总生意额为9715亿元,同比增添65.8%。其中,存量房生意总生意额6643亿元,同比增添77.6%;新居生意...

  • grgtr 蓝冠公司_千家景区齐免票动员搜索量猛涨超10倍
    - 阅152

    “‘十一’天下有近1000家景区将免费开放”的新闻连续登上热搜,提前催热了旅游预订市场。9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携程、去哪儿网、马蜂窝、飞猪等多家OTA拿到最新“十一”旅游预...

  • grgtr 蓝冠代理_成都人才公寓3年考:配套租售面积达
    - 阅143

    都会间“抢人大战”已经成为常态,已往3、4年来,各地为了吸引人才都选择在政策支持上不停加码,其中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等重点都会在人才引入上效果显著。 作为西部...